海仕資本:騰訊的核心能力是流量與資本

馬化騰曾自問,騰訊的核心能力是什麼?在一次總辦會上,他讓16個高管當場作答。從21個反饋中,內部圈定兩個答案。

其一是流量。在國內互聯網發展的不同階段,騰訊始終是流量王者。如今坐擁10億月活的微信和8億多月活的QQ,沒有第二家公司比騰訊掌握的用戶數更龐大。這讓騰訊成為中國最賺錢的公司之一。

另一核心能力被認為是資本,據說這是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的主張。彼時3Q大戰結束不久,互聯網冷眼旁觀騰訊的開放姿態,資本連接被認為是唯一可行的路徑。這個戰略決定影響了騰訊此後的擴張軌跡。利用資本釋放流量資源並創造更大的價值,同樣沒有哪家公司比騰訊更激進更成功。如果不出意外,這種成功將被延續。

投資正在成為騰訊最重要的底色,甚至爭奪未來的常規手段。劉熾平在2018年初的騰訊投資年會上透露,這些企業所新增的價值已超過騰訊本身的市值。

今年兩會答記者問現場,馬化騰曾告訴《中國企業家》,騰訊投資的基本邏輯是,除了通信社交和內容,其他都交給合作夥伴。騰訊不會追求控股,甚至不要求大股東,而是通過小比例占股的方式投資。騰訊態度明確:只求共生,不求擁有。

一組值得關注的數字是,過去幾年,騰訊累計投資了600多家公司,橫跨海內外,行業涉及文化娛樂、遊戲、交通出行、零售等多維度。2017年,共有120多家公司拿到騰訊投資,比BAT中另外兩家的總和還要多。騰訊一年的投資金額毫不輸陣一線基金的盤子,從種子輪到Pre-IPO甚至上市公司,全線進攻。

騰訊投資主管合伙人李朝暉在2017年全球合作夥伴開放大會上曾表示,騰訊整體投資金額超過千億規模,體量達10億美金的公司數量在50到100家之間,他拒絕透露確切數字。同時四五家公司完成獨立上市,大量的公司處在IPO前夜。

這並不是全部。騰訊還以LP的身份投資了二三十家左右的基金,這些基金的名字並不陌生,甚至大名鼎鼎。他們是紅杉、雲鋒、中信產業基金、經緯中國、晨興、創新工場、高榕資本、金沙江創投、鐘鼎創投等。

這意味着,即便一家企業沒有接受騰訊的投資,只要成為上述任何一家基金的被投公司,也間接與騰訊有關。2015年伊始的幾起互聯網重大投資或併購,無不出現騰訊的身影。企鵝帝國的版圖已經難以被清晰界定。創辦一家公司,最後賣給騰訊,被認為是一種不錯的選擇。

幾起重大合併,以及最近的美團收購摩拜等熱門事件,騰訊無一不是決定性的主導力量,但騰訊的思考和決策過程從未向外界清晰披露了解過。即便在騰訊集團內部,這種過程也少為人知。神秘的騰訊投資與併購部和馬化騰在同一層辦公,一般員工輕易不會踏足。

贏家通吃的局面,多少會引起其他玩家的反感或排斥。騰訊的意志卻被廣泛接受,投資部的人待在辦公室,就會有公司不停地找上門來願意聊聊。當一個行業的兩家對立公司尋找戰略投資,選擇騰訊的傾嚮往往在前序投資人中佔據上風,因為這意味着更大的勝算和更強的背書。有一種聲音甚至認為,騰訊投了誰就意味着誰是行業老大,因為“騰訊可以影響一切”。

美團CEO王興曾公開表態,騰訊是他的朋友,是很重要的一位股東。他還評價,不管是創始人的個性、團隊氣質還是業務戰略,騰訊可以更好地和別人結盟。而在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眼中,馬化騰所提的“去中心化”投資賦能方式最健康。

但騰訊投資的這個“人設”不是天然存在,也並非絕對安全。

騰訊投資正面臨勁敵。阿里與騰訊對峙的互聯網基本面下,雙方從業務線的直接衝突,早已延伸至對優質“代理人”的爭奪。這種局面在本地生活、移動出行和二手車電商等領域頻繁上演。眼下,AT交火最激烈的是線下零售。站騰訊還是選阿里,零售企業從來沒有像此刻這樣困惑。

如果細數,騰訊投不進以及錯失的項目數量並不小。2014年騰訊曾有機會收購WhatsApp,一旦成功,將對騰訊的國際化布局產生積極影響。結果馬化騰因身體原因,耽誤了與WhatsApp創始人的談判。這家公司最終被扎克伯格高價拿下。

騰訊投資曾在電商領域經歷失敗,最終戰略支持京東才不至於失掉棋局。但也因此自縛手腳,確立了“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”的模式。一位投資人告訴《中國企業家》,除非類似電商這樣的格局清晰,否則騰訊把半條命交出去,會面臨巨大的風險。

外界觀察到的最新現象是,騰訊在不斷調整其投資策略。比如在教育和二手車行業,騰訊都以廣撒網的方式多點佔位。買下賽道是紅杉過去的策略,現在更適合用來描述騰訊。

這也意味着,自營與投資雙輪驅動的模式在騰訊不可逆轉。“如果投資跑得更快,內部團隊就不能做,否則社會輿論壓力很大,繼而資源傾斜投資,也是很危險的。”上述投資人分析道。

巴菲特曾說,“我們遇到的挑戰是,以我們產生現金的速度迅速產生新的思想”。這句話套用在騰訊投資身上,再合適不過。

自我進化

關於騰訊投資的最新消息是,騰訊內部正在獨立運作一隻新的基金。

一位與騰訊合作頻密的投資人向《中國企業家》解釋,此舉的初衷是想解決投資團隊激勵問題,過程比較複雜。雖然新基金成立了,但和現在的投資沒有什麼差別。

另一位投資人給出了類似的說法,投資主體和項目都一樣,基金沒有新的名字,只做跟投。如果騰訊投資是CVC(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)狀態,投資收益會被計入公司利潤,但基金可以用來獎勵投資團隊。這種操作手法也類似孫正義搞Vision Fund,聯合一些大機構做基金的LP,增加可支配資金的規模。百度資本就是百度聯合國壽募集的100億規模的基金。

其實,騰訊最廣為人知的是2011年1月24日成立的騰訊共贏產業基金。起初規模為50億元,後來追加到100億,半年時間就投出近30億元。當時騰訊年利潤在80億元左右。馬化騰在第一屆騰訊合作夥伴開放大會上說,“沒有什麼比把一年的利潤投給產業鏈更正確。”他還提出,第一階段的目標是“再造一個騰訊”。後來共贏產業基金這個提法被逐漸淡化,騰訊內外談到資本主體都是騰訊投資併購部。

但外界記住了這個時間點,因此認為騰訊投資始於2011年,比2008年成立的阿里巴巴資本晚了三年。實際上,騰訊的投資併購行為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。2008年騰訊投資併購部成立後,投資金額和數量翻番,只是很多案子沒有對外披露過。

早期,投資團隊更多是在協助釋放業務線的需求。最早提出QQ秀創意的許良當時在互聯網事業部,曾與投資部多次合作投資社交和電商。他們從業務層面對項目做出判斷,投資部對財務把關,並負責執行和投後管理。彼時,業務線的人對投資項目的話語權比重更高。

2008年,彭志堅從Google中國加入騰訊投資併購部初期,曾力推大眾點評,這是他在Google的投資項目。騰訊業務部門經過研究給出的結論是,花這筆錢不如自己做,騰訊有流量,把點評的內容遷移過來就可以。此事被擱置。最終騰訊還是投資了點評,只不過是6年以後,以20億美元的估值。

業務線強勢的另一表現是,幾乎要求進入每家被投公司的董事會。2011年上半年,騰訊投資胡萊遊戲時,雙方曾為此僵持不下,最終胡萊遊戲接受了遊戲業務線負責人進董事會的條件。這樣安排的利弊明顯,好處是雙方在產品和團隊層面順利對接;問題是同在董事會上的兩個人卻是直接競爭對手。

現在幾乎看不到此類現象的發生。騰訊被投公司、每日優鮮聯合創始人曾斌告訴《中國企業家》,背後的原因是業務線的人當期有KPI要求,更多關注與被投公司的協同性。而投資部的人更能理解騰訊的需求,會根據使命做投資計劃和安排。“獨立是爭取過來的,投資團隊自我能力的證明又強化了話語權的建立。”這個說法和判斷得到了騰訊投資前員工的認同。

2011年是騰訊投資的分水嶺。前一年3Q大戰的緣故,騰訊決定通過資本扶持更多合作夥伴,這讓騰訊投資決策獨立,步伐加快,風格明確。絕大部分案子由投資部驅動推進,不受業務部門影響。

最具代表性的是,騰訊如鼓點般密集布局電商。易迅、高朋網、F團、好樂買、珂蘭鑽石網、五百城3C電器網等都被拿下。但對比同時期一樣買下電商賽道的紅杉,騰訊投資的業績可謂差強人意。

沈南鵬在2010年和2011年時就發現並投資了唯品會和京東,這讓紅杉成為電商領域的絕對收割機。這兩家公司目前也是騰訊在電商領域對抗阿里的主要力量,但被貼上騰訊系標籤的時間是在2018年初和2014年。

形成這種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,早期的騰訊喜歡投行業老二。一位前騰訊投資部員工解釋背後的原因,“性價比高,可以靠騰訊的力量扶持成為第一”。

這種心態在收購易迅時最為明顯。易迅當時是市場老二,騰訊自認輸送流量可以扳倒老大。結局如點評那樣,同樣被證明並不可行。

從2012年投資併購部大規模撒網布局開始,發現並捕捉行業第一就成為騰訊投資的常態。

據IT桔子統計,2014年騰訊共投資68家企業,其中包括戰略入股京東和大眾點評。前一年,騰訊投資企業的數量還只有19。2015年,這個數字已經變成108,此後都不斷攀升。騰訊連接一切的構想,在資本的推動下正在變成現實。

李朝暉曾梳理騰訊感興趣的那些領地,着力部署的一塊是消費互聯網,比如內容、遊戲和文娛。其次是零售、教育和醫療。在騰訊的視角中,沒有什麼比零售更重要,體量更大。資本撲向的第三個板塊是人工智能、新材料這樣的前沿科技,此外企業服務也是騰訊一直想深入的領域。

騰訊投資併購部團隊也逐漸穩定。騰訊投資併購部成立之初,彭志堅就擔任負責人,他被認為幫助騰訊在從無到有地建立了併購團隊,並形成了獨特文化。此後,許良與李朝暉、林海峰三人為副總經理,湛偉彪負責投後。2015年,彭志堅與許良離開創辦元生資本後,李朝暉與林海峰同為騰訊投資主管合伙人。但投資決策始終由劉熾平甚至馬化騰最終拍板。

2012年,騰訊投資首次吸納應屆畢業生,其中一道面試題是,根據部分財務數據,指出其所屬哪個行業甚至哪家公司。那年騰訊集團共招入5000名應屆畢業生,有幸與劉熾平和各業務線副總裁一起進餐的,只有拿到投資部門offer的4個學生。核心意思只有一個,熱情邀請他們加入騰訊投資。

聽上去似乎有點不可思議,但彼時騰訊投資的吸引力和號召力有限。幾位高材生最後用腳投票,三名奔向高盛、淡馬錫控股和德意志銀行,只有一人選擇留下。

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,騰訊投資的團隊流失率並不高。一位接近騰訊投資的人士透露,“騰訊投資部幾乎每個人手裡都有其他基金的offer,但輕易不會走。一般VC沒什麼意思,平台沒有騰訊好,沒有動力離開。”

戰略與財務投資並重

彭志堅負責騰訊投資併購部期間,唯一一次對外接受採訪是在2013年,當時他明確騰訊投資的核心訴求就是實現戰略價值。再進一步解釋就是,要達到優勢互補、前瞻布局的效果,但大部分案子是戰略價值和財務價值並重。

今年2月份,他以元生資本創始合伙人的身份接受《中國企業家》採訪時持同樣態度,“有財務價值的公司一定做得很大,體量足夠大對騰訊而言就一定具備戰略價值。所以我們投體量大的公司不會錯。”

一位騰訊投資離職員工進一步補充道,當一家公司成長到10億甚至30億美金的規模,與騰訊不可避免會產生交集。從這個角度而言,如果騰訊能更早與一家公司產生資本連接會更有利。歷史數據顯示,騰訊對不同生命周期的公司幾乎已經做到了360度無死角覆蓋,從種子輪到上市公司,沒有騰訊的紅旗插不到的地方。

如果從戰略訴求、業務驅動和財務投資三個維度考慮,上述人士的分析是,騰訊投資的那些階段靠前、想象空間不大的公司一般都是出於業務協同的考慮,但長期來看,有可能會轉化為戰略投資。

而投資京東、點評這樣的公司必然是有強烈的戰略訴求,要麼搶佔未來制高點,要麼構築競爭防線。“否則動用公司那麼多資源不太合理。對騰訊而言所有資源都是有成本的,給投資公司還是內部項目,高層會做出衡量。”

純粹的財務投資比重在騰訊日漸擴大。這些項目的特徵足夠明顯:處在早期發展階段,短期預見不到與業務聯動的可能,也無關戰略價值,“唯一的動力就是投資團隊期望博得更好的聲望。”

這位前騰訊投資內部人士拒絕把具體的投資案例對號入座,外界通常看不太清,他說騰訊投資內部對每個項目的定位都能明確區分。

戰略價值先行的投資理念,意味着騰訊任何時候都不能缺位。不止一位騰訊內部人表達過這樣的觀點,“投錯一個案子影響沒有那麼大,關鍵是不能miss掉機會。”

騰訊投資的確經歷過失敗,最典型的案子是好樂買。騰訊在C輪時進入這家公司,當時正值電商最風光的時候,創始人魯明和李樹斌對追上門的投資人應接不暇,李樹斌曾坦言,最初他答應與彭志堅吃飯只是出於禮貌,並沒有真想拿騰訊的錢。但後來兩人在深圳見到馬化騰,敲定了這筆投資。最終這家公司卻宣告失敗。

騰訊內部後來複盤時承認,在DD(盡職調查)階段他們就意識到鞋購買頻次低、退貨率高、上游供應商集中、壓貨嚴重等問題,但在垂直電商遍地開花的特殊階段,騰訊不能不在鞋這個品類卡位。“避免失敗就少冒險,但這不符合騰訊布局的策略。”另一位前騰訊投資員工說。

錯失也不能被接受。早年間,騰訊曾有機會投資今日頭條,但當時他們判斷信息分發的門檻太低,騰訊自己能做,新浪百度也有機會,因此沒有出手。

當時騰訊投資的節奏是,平均一個星期就要決定是否投一家公司,後來甚至每周要拍板兩次。每個案子被審視的深淺程度不一,一頓飯錯失一家獨角獸不是不可能。據說,後來騰訊內部的反思是,還是要把標準放低一些。“寧可投錯100個張一鳴,也不能丟掉一個。”

後來滴滴與程維進入騰訊視線時,彭志堅當場拍板,以高於那一輪2000萬美元的估值強烈要求投進。事後被證明,這個決定對騰訊而言無比正確。

互聯網觀察家尹生的觀點是,“騰訊需要的就是一種戰略確定性以及不對其行業地位造成傷害(的結果),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。公司戰略確定性每提高1%,帶給它的價值就遠超投資收益。”

但從近期的市場反饋來看,騰訊投資的精準率似乎比其他公司戰投更高,甚至可能早於VC發現優質公司,根本原因是微信的存在。業內的共識是,微信對騰訊這幾年的戰略聚焦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,給它底氣,也給它一種能力。

騰訊從來不缺流量,但2012年布局電商時,他們清醒意識到QQ帶來的電商流量有限。但這一波對線下零售的爭奪中,微信的流量價值短時間內就被家樂福、步步高這樣的合作企業所驗證和放大。

不止一人告訴曾斌,微信產生的交易額在去年已經達到1萬億。準確地說,是在微信發現商品信息進而下單。部分比例的支付會跳轉出去,但趨勢在減少。所以曾斌認為,徐新所提“微信支付正在打敗支付寶”的論調並非危言聳聽。據他所知,微信產生的1萬億交易,其中3000億是跳轉到淘寶。“阿里最清楚這些流量從哪裡來”。

騰訊掌握海量數據,可以讓他們更早敏銳地發現那些交易最活躍、成長最快的公司。

每日優鮮還只是一個公眾號時就被騰訊發現,這令創始人徐正和曾斌意外。他們後台的交易、支付數據對騰訊投資而言就是最好的DD,也不必驗證真假。對方只問一句,“你們願意接受騰訊的投資嗎?”

投資轉轉如出一轍。CEO黃煒告訴《中國企業家》,騰訊在發現他們健康增長的數據後,表達了投資意願。“閑置交易在中國是萬億規模的市場,騰訊能看到各種大機會,這說明他們很敏銳。”更何況,Facebook也在做同樣的事情。

對於騰訊公司而言,這是種無可爭議的成功。但對於投資部的團隊成員來說,該從什麼維度評價他們的投資業績?尤其那些既非出於業務耦合也不追求戰略考慮、更多基於財務回報投資的項目。

“這是個好問題,但我很難回答。”一位騰訊投資離職員工如是說。

他進一步解釋,投資確實沒辦法用KPI考核,數量說明不了問題,而且投資看到效果可能是在五年十年之後。騰訊需要平衡戰略和財務價值,這個評判標準確實沒辦法定量,也確實沒有定量。“這是所有CVC面臨的一個挑戰吧”。

公司戰投對團隊的激勵是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。“績效要跟其他業務部門在一條線上,不能給予特別的獎勵,不然業務線會認為投資是在利用他們的資源做事情,不予配合。”一位投資人分析道。在騰訊,投資部門依然很重視與業務線保持良好的關係。

公司眼中的騰訊投資

3月1日,楊浩涌宣布車好多完成8.18億美元的C輪融資,由騰訊領投。雖然這個數字創下了汽車服務電商領域的最大單筆融資額,外界卻更關心騰訊背後的投資動機。因為至此,二手車領域的幾個主要玩家瓜子、優信、易車、人人車和天天拍車等,都在不同階段接受了騰訊的注資。

第二天,《中國企業家》記者見到人人車創始人李健,他說更早前就已知騰訊投資瓜子的消息,並不感到突然或意外。“說明騰訊非常認可二手車這個大賽道,在做全產業鏈的核心選手布局。”

理論上,企業拿BAT或其他產業資本的錢,意味着這是一種戰略選擇。尤其對於移動出行、本地生活這樣的熱門交戰區,站隊現象普遍,巨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排他。然而騰訊買下賽道的情況越來越常見。除了二手車,還存在於在線教育以及遊戲直播等領域。

融資發布當天,楊浩涌對外發聲,“現階段我並沒有對騰訊戰略資源有過多需求,更多把騰訊當作友好的、長期的財務投資人去看待。”

李健也把騰訊定義為一個高質量的財務投資人。但是他強調,滴滴對人人車而言是一個超級戰投,理由是滴滴與二手車流量價值匹配度最高。4月26日,人人車新一輪3億美元融資中,同樣有騰訊和滴滴的身影。

據他介紹,騰訊對人人車早期發展的品牌背書價值更大。“雷軍和騰訊投資助力人人車”,這句話在公司網站首頁掛了很長時間。二手車行業缺乏信任,這種品牌背書對一個企業的立足意義非常重大。

如果謀求長期發展,李健認為更多要靠團隊自身。他進一步表態,騰訊支持他的競爭對手,並不會對他造成太多困擾。甚至他反問道,“二手車領域哪家企業對騰訊的資源利用得很好?如果難以回答,說明這個問題並不重要。”至於創業者普遍關心的流量資源,李健承認有嘗試,但認為更多是一種間接幫助。

關鍵能力的賦能,而不是保姆,這是曾斌給騰訊投後的定位。“騰訊的資源也有限,它要判斷給到誰最合適,也要判斷哪些問題是他們必須出面解決的。不應該寄希望於騰訊幫你解決所有的問題。”

很多公司在接受騰訊投資時,都期望能獲得流量支持。曾斌卻說,騰訊更願意分享如何獲取有效流量的方法。

每日優鮮推極速達服務時,關鍵技術難點在地圖定位。其他地圖產品每天訪問量受限,還需要做大量接口工作。騰訊委派了一個十幾人規模的小組,24小時給予支持,直到極速達產品上線。當時組建的微信群至今依然活躍。

一位投資人分析,先財務後戰略基本成為騰訊的投資路徑。企業要先自證實力,最後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。尤其行業格局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,這樣可以更好地覆蓋優質公司,避免資源消耗。

而站在企業的角度,騰訊並不謀求控股或併購,做得好還會得到加持,並利於後續融資和引進人才,因此並不排斥。創業者還有一種普遍的心態,如果競爭對手先於自己拿到騰訊的錢,將會陷入被動。甚至有的公司在騰訊占股比例不大的情況下,願意給予他們董事會席位。

騰訊對投資項目的持股比例持謹慎態度,通常會克制在30%以下,目的就是消除創業者喪失公司控制權的顧慮。電商、零售、本地生活這樣的非核心業務都遵循這樣的投資邏輯。騰訊有把握在不足30%的持股比例下,發揮自己的影響力。據一位跨境電商創始人透露,騰訊在他們簽訂投資條款時,與一般VC並無差別,並不要求企業讓出更多溢價。

“騰訊錢多,可以反稀釋。”上述投資人解釋道。

但如果涉及到遊戲這樣的主營業務,騰訊一般要求控股或者收購。2008年,騰訊以投資形式獲取《英雄聯盟》開發商Riot Games22.34%的股權,三年後增資並持股92.78%。2015年底,騰訊宣布全資收購Riot Games100%的股權。這樣的投資軌跡在遊戲領域並不罕見。2016年,騰訊還斥資86億美元從軟銀手中買下芬蘭手游開發商Supercell,這是騰訊史上最大一筆併購。

沈南鵬曾問劉熾平,為什麼騰訊能投資這麼多優質企業,且和這些企業相處都很好。這位出身高盛的騰訊總裁回答,“騰訊投資的這些企業的文化與騰訊文化很接近,這個原因使這些企業喜歡騰訊,也因為騰訊允許他們保持自己的文化氛圍。”

一定程度上,這是事實。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多次在公開場合解釋,之所以選擇騰訊做戰略投資人,就是因為騰訊不會幹涉公司業務,相處起來並不強勢。“善於引導,不強迫”,這是曾斌對騰訊投後的感受。

然而對於滴滴這樣體量的公司,與騰訊的關係要更複雜微妙。早期,騰訊對滴滴的助力有目共睹。微信接入滴滴後,日訂單量從幾十萬迅速被拉高至幾百萬。一位網約車公司CEO評價,這對滴滴而言是實質性的提升。在滴滴遇到技術瓶頸時,騰訊曾派出幾十人的團隊給予支援。馬化騰更是在關鍵時刻親自為其發聲站台。

當騰訊作為一個戰略投資人完成對滴滴的助力後,形勢發生變化。滴滴每天幾千萬的訂單推高了微信支付的交易數據。“騰訊履行了股東應有的義務,也得到了它應有的權益。”上述CEO說。

但是隨着騰訊投資的另一家公司美團發力出行,棋局變得複雜。在前不久美團收購摩拜的案子上,李朝暉代表騰訊明確否決了滴滴的投資意向,支持美團的收購方案。

據知情人透露,起初騰訊對美團做打車業務持保留意見。移動出行比較特殊,滴滴與美團的激烈衝突對騰訊而言是一種內耗。“但美團對騰訊足夠重要,畢竟它給阿里帶來的競爭最強,所以騰訊肯定會幫助美團”。

這間接影響了滴滴的心態。上述知情人士稱,“程維一直在騰訊和阿里之間尋求平衡,兩邊打牌。”

博弈未來

2月1日,騰訊上線內測“立知”,這是一款基於興趣的信息訂閱和推送APP。但很快一家叫“即刻”的公司團隊跳出來,稱“立知”與即刻近乎一樣,騰訊旗下應用寶曾以合作為由與他們有所接觸。騰訊涉嫌抄襲的消息瞬間鋪天蓋地,意味深長的是,2016年即刻B輪融資時還接受了騰訊的投資。

當天晚上,“立知”就被下線。即刻CEO葉錫東發布朋友圈表態,“騰訊是我們的股東,而且一直對我們幫助很大。騰訊投資部、業務部和法務部都非常友善專業。”馬化騰留言,“謝謝。”

類似的事情,轉轉CEO黃煒也經歷過。迄今為止轉轉只有一輪融資,投資人就是騰訊。去年一款叫“閑貝”的二手交易平台被推出,也出自騰訊。不過據說雙方沒有發生任何不悅,有一天閑貝悄無聲息地下線了。“騰訊不會力推,也不會扼殺,它只是沒有控制這件事。”黃煒告訴《中國企業家》。

同屬騰訊陣營的京東,2017年底也復活拍拍網推出二手交易業務。黃煒認為,“大戰略方向,騰訊已經把二手交易業務交給轉轉,投了真金白銀和資源。但不能說內部完全沒有競爭。”

關於這點,李朝暉對外明確過騰訊的態度,投資公司的產品與騰訊有競爭,投資公司之間有競爭,這是一個健康生態的必然體現。

據互聯網觀察家keso與騰訊內部多次交流後反饋,現在騰訊明確只做內容和連接。以前產品經理有創新想法不攔着,但現在不是,因為這樣做可能損害合作夥伴的利益,所以要少做。至少騰訊不會拿出資源去推。

但在一位投資人看來,自營與投資雙輪驅動始終是騰訊不可迴避的一個矛盾。“如果一個投資項目跑得很快對內部是有影響的,畢竟資源是有限的,也許內部努力一把也能做成。除非選擇性放棄一些領域,只做投資。但投資主導的模式也不是完全沒有危險。”

以往內外發生衝突的案例已經顯示,騰訊差不多都在踐行“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”的承諾,不越雷池。所以,資本連接的方式可以讓騰訊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嗎?

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先回顧一件往事。互聯網門戶鼻祖美國雅虎前幾年就陷入難以逆轉的頹勢,外部受到Google、Facebook等超級巨頭的夾擊,內部創始人楊致遠兩度復出卻無所建樹。但當時雅虎手上持有阿里巴巴39%的股份,而且是這家中國最大電商平台公司的第一大股東。2010年底,有人粗略估算了下,雅虎的市值相當於其所持有阿里巴巴的股權價值。也就是說,如果剔除阿里的股份,雅虎已經一文不值。

這種對比讓尹生思考,雅虎對互聯網公司戰略制定的價值或許應該被重新認識。當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後,投資部門就是標配,這方面雅虎是表率。一家互聯網公司摔倒的同時,一家投資公司獲得重生。

問題在於,投資阿里讓雅虎倒下的速度放緩,但依然沒有改變最終結果。“因為它只投了一個阿里巴巴,有運氣的成分。而且對阿里本身沒有什麼實質影響。”曾斌如是分析。

騰訊不然,投資已經成為這家中國最大互聯網公司最重要的戰略和能力,對生態的整合與影響力都不容忽視,過去幾起重大合併收購案就是最好的佐證。對此騰訊自身也有體感,李朝暉反饋,“基於業務平台進行資本連接,不僅讓騰訊收穫了朋友,也讓我們自身在社交、支付、雲等領域變得更強大。”

這也是美國互聯網巨頭Google、Facebook正在走的路徑。通過投資或併購的方式,確保自己不失去未來。

《經濟學人》曾撰文分析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對Google的價值,2014年Google花6.6億美元買下這家公司,卻因此在全球科技公司AI爭奪戰中擁有了戰略優勢,不但吸納到足夠多的AI人才,AlphaGo連續打敗世界圍棋冠軍讓Google在AI方面名聲大噪。如果Google能在人工智能領域率先推出成熟商業化產品,傳統廣告業務的式微就不會影響它的未來。

騰訊要做的是,確保潛在顛覆性機會儘可能出現在自己視野,並且儘早被發現,以投資形式與自己產生關聯將其迅速做大。這樣才有可能在互聯網不斷更新換代的過程中,確保自身安全。

現在創投圈小範圍流行着一種說法,投資或許有機會讓騰訊成為國內新經濟或互聯網領域的伯克希爾·哈撒韋。是的,就是巴菲特創建的那家、有着六十多年歷史、深刻影響着全球商業世界的公司。

持這種觀點的一位企業家認為,如果從投資作為業務支持手段的角度講,騰訊已經超出戰略資本布局的範疇,投資已經成為騰訊的主業之一,產生不小的收益。更重要的是,它能以低成本資金優勢、海量數據支撐的信息優勢、人才優勢等對投資企業進行能力輸出,但同時自身不需要做特別精細化的運營。如果未來再放開基金募集,能影響的範圍會更大。

在未來五年或者更長一段時間,除了騰訊,還沒有第二家中國互聯網公司具備這樣的可能性。

添加評論

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。 必填項已用*標註